【长三角数字经济特别调查】从张江到昆山:一条集成电路产业带的"双城记"

⏱ 2025-07-17 13:58 🔖 上海龙凤419 📢0

爱上海同城对对碰交友论坛
(本报数字经济观察员 李岩)凌晨2:15,张江科学城某芯片设计公司的灯光依然明亮,工程师王敏将刚完成的5纳米芯片设计方案同步传输至昆山封测厂;同一时刻,苏州工业园区某智能驾驶企业的数据中心,正实时处理着来自上海临港自动驾驶测试区的海量数据;而在嘉定-太仓交界处的"长三角数字产业园",两地共建的算力中心正为区域内200余家企业提供超级计算服务——这些场景构成了长三角数字经济走廊的日常图景。

上海市经信委与江苏省工信厅联合发布的《沪苏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》显示:2025年上半年,上海与苏州数字经济领域合作项目达487个,较2020年增长3.2倍;两地间日均数据流量突破15PB,相当于每天传输3000万部高清电影;更值得注意的是,沪苏两地数字经济人才跨城流动率高达41%,形成了独特的"星期一到上海实验室,星期五回苏州产业园"的工作模式。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产业部部长徐英杰表示:"张江-昆山产业带已经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的标杆。"

这种深度融合的背后是制度创新的持续突破。记者调查发现,上海张江与苏州工业园区已实现科技创新券互通互认,累计兑付金额超2.3亿元;两地共建的"长三角数字证书互认平台"已发放跨区域数字证书8.7万张;而即将开通的上海地铁17号线西延伸段,将直接把张江科学城与昆山开发区连成"30分钟创新圈"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曦指出:"这种'上海创新策源+苏州产业转化'的模式,正在重新定义区域产业分工。"

随着《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》的深入推进,更多协同创新正在加速涌现。浦东新区与苏州合作建立的"数字孪生城市联合实验室",已为两地节省智慧城市建设费用超12亿元;青浦华为研发中心与吴江光电产业园联合攻关的硅光芯片技术,成功打破国外垄断;而嘉定汽车城与太仓高新区共建的"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",吸引了蔚来、理想等17家车企设立研发中心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史育龙评价:"长三角数字经济走廊的实践,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区域协同的'中国方案'。"(全文约3980字)
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